学校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20年,坐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是我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1954年哈工大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84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公布了2011-2012年度全球大学排行榜,在全球最好的前400所大学中,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0所高校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名列其中。
经过9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哈工大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相结合,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哈工大的专业优势以航天特色为主,突出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学校设有航天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法学院、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媒体技术与艺术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21个院(系),学校还创办了深圳研究生院、威海校区,已经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87个本科专业,148个硕士学位点,82个博士学位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在2007年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有9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与上海交通大学并列全国高校第5名,其中,工科重点一级学科数量仅少于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在第2名。
学校具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和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447人,教授955人,副教授1239人,其中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33人(其中2人为两院院士),“长江学者”3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博士生导师967人。他们中许多人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与学者,有几十人担任国家高科技领域的首席专家或专家组长,有的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或担任国内各级学会领导职务。
哈工大科研实力雄厚,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在科研规模、水平和经费上均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学校2011年科研经费近20亿元,科研经费总额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前4名。在国家科委“863”高科技工作10周年总结评估中,哈工大综合评价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哈工大始终保持航天特色,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州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哈工大在交会对接CCD标识与定位系统、载人运输飞船训练模拟器视景显示系统、对接索系及钢丝绳锁紧力松驰规律与寿命试验等方面提供了20多项技术支撑。哈工大承担的“星地激光通信试验”项目成功完成星地激光链路捕获跟踪试验,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我校承担的“JM-1精密离心机”项目通过验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达到国际最高水平。2004年和2008年,哈工大连续两次成功发射了由我校牵头自主研发的小卫星,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下了国内高校两度研发小卫星、连战连捷的纪录。2006年,学校荣获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向团队带头人谭久彬教授颁发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证书。哈工大积极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2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位于哈尔滨市中心,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完善。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装备一流的教学大楼、可进行国际比赛的室内体育馆、国际标准的体育场、国内一流的学生食堂和设施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等现代化设施,这些都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哈工大历史上就是一所国际化、开放性的学校,曾以俄式、日式模式办学。改革开放后哈工大的国际影响更为深广,并与美、英、法、德、日、俄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58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主办学术会议和进行科研合作。哈工大积极参与了亚太大学联盟、世界研究型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联盟,哈工大还是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唯一的一所常设分校。哈工大参与并主导了澳大利亚8所精英大学联盟(Go8)与中国九所大学联盟(C9)的合作。2011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俄罗斯鲍曼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牵头,成立了“中俄工科大学联盟”,联盟的成立,为两国高校之间的人才交流与科技合作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哈工大注重与美国常青藤联盟院校的联系与交流,参与建立了中美印巴四国大学合作机制。
现在哈工大有各类在校全日制学生4万余人。在建国前29年中,共培养学生3500多人,毕业生遍布亚、欧、美、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建国后60余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名学生。“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学校的治学传统,培养出的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动手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昔日哈工大的芬芳桃李,如今已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在他们当中,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李长春、王兆国、宋健、叶选平、邹家华等;也有共和国将军李继耐、胡世祥、李元正等;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也是我校的杰出校友;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有百余位大学校长和80余位两院院士毕业于哈工大。也正由此,哈工大在社会上有着“学在哈工大”的美誉,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到这里深造,放飞着理想和希望。哈工大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九秩风雨,岁月如歌,回首哈工大的发展历程,她的每一轮进步跨越、每一次腾飞奋进,无不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今天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她将继续与时代脉搏共振、与祖国发展同行,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懈努力,向综合型、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
周边环境
在我国的行政版图上,地处东北边陲的黑龙江就象一只振翅欲飞的天鹅,而省会城市--哈尔滨,就象这只天鹅项下一颗璀璨的明珠。白鸽飞舞,圣索非亚教堂传来庄严的圣音;阳光明媚,太阳岛唤起人们美好的回忆;欧陆情怀,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闪耀着东方巴黎的风采;银装素裹,冰雪大世界的霓虹引领梦的天堂;雪中驰骋,亚布力滑雪场堪比北欧……美丽的松花江蜿蜒穿过,涤荡着这座百年冰城,洗尽铅华,夜幕下的哈尔滨仿佛吟诗般讲述着她如梦似幻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历史源远流长,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源地,“哈尔滨”这个名字就是从满族语“阿勒锦”转化而来,意为名誉、荣誉。近代哈尔滨的兴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也是最早具有开放意识,最先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城市。19世纪末,俄国人在这里修建中东铁路,当时有30多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在此,经济和文化的空前繁荣使哈尔滨成了当时东北亚最富盛名的国际商埠,中西方文化经典在这里融汇贯通,世代流传,哈尔滨至今仍保存着很多欧式建筑,仅中央大街这条1400米的长街就伫立着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多种精美建筑,因此,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
哈尔滨地处中国的最北端,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怡人,冬季漫长寒冷,冰雪文化久富盛名,有“ 冰城”之称,是冰雪旅游、避暑休闲的胜地。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滑雪圣地——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以及二龙山滑雪场、欧亚之窗滑雪场等数十个设备齐全、规模完善的大型滑雪旅游场所;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是冰雪资源的一次大聚会,冰峰林立、银雕玉砌的冰灯雪雕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哈尔滨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这里土壤肥沃,森林茂密,江川纵横,有国内最大的封闭式狩猎场——玉泉狩猎场;大型的东北虎野生训养基地——东北虎林园;太阳岛、二龙山、松峰山等名胜景区更是景色各异,数不胜数。
哈尔滨的人文建筑景观风格独特,格调鲜明,集北方民族风俗与中外传统文化于一身,既有代表本土宗教文明的文庙和极乐寺,又有造型奇特的各式教堂;被誉为“亚洲第一钢塔”的龙塔傲然挺立,熠熠生辉,是龙江人新的骄傲。
独一无二的冰雪资源,广袤的山川湖泊,浓郁的欧陆风情和粗犷豪迈的北国民风交相辉映,构成了哈尔滨这幅美丽的画卷,她静静地依偎在松花江畔,只待人们去细细地翻阅和品味。
区号:0451
邮编:150000
位置:地处松辽平原的松花江中游地区,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连小兴安岭山区,冬季漫长寒冷,素有“冰城”之称。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有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外,松花江黄金水道可直达俄罗斯,是贯通欧亚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
面积:全市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
人口:总人口954.3万
区划:全市共辖8个区(道里区、南岗区、动力区、平房区、香坊区、道外区、松北区、呼兰区);4个县级市(五常市、双城市、阿城市、尚志市);7个县(宾县、巴彦县、依兰县、延寿县、木兰县、通河县、方正县)。
市花:丁香花
通讯地址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邮政编码:150001
联系电话
哈尔滨工业大学总机:0451-864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