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
教育学部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国家高级教育学术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也是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咨询中心。
教育学部由原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院、教育技术学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等教育学科相关单位组成,下设14个院系所。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是全国最早设立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最早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多年来位居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评估第一名。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本科专业5个;有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基地;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部现有教师215人,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76人,9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一批成就卓著、在全国乃至国际教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教育学家,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教授。同时还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创造性的中青年教育学专家,如长江学者石中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张斌贤教授,另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入选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团队1个等,他们构成了中国教育科学的中坚力量。
教育学部科学研究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近700项,经费总额逾一亿元;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00余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近50项。
学部以打造精品本科,培养中国教育学界的后备人才为宗旨。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成果丰硕,其中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十一五规划教材33部,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已同国外11所著名大学签订了多边或双边合作协议,每年有数十位国际知名学者来学部讲学及进行科研合作,每年召开多次高水平国际会议,为学生开拓国际视野,为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学部设有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5个本科专业。教育学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专业按教育学实行宽口径招生,前期打通培养,两年后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双向选择进入教育学或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专业实现专业教育。
教育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教育基本理论素养、较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熟悉中外教育发展史和国内外教育改革最新进展、具有国际视野的从事教育行政管理、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教育新闻、出版和媒体开发的高级教育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比较教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伦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教育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比较教育、组织行为学、教育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经济学、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学校管理实务。
学前教育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教育与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全面的学前教育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适教乐教、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在各种儿童教育机构、教育行政与科研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部门等从事儿童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管理、宣传和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游戏论、比较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修养、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先进教育理念和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一定研究潜能的适教乐教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可以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从事特殊儿童教育、训练、康复服务及相关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比较教育、言语与语言训练、学习障碍儿童教育、特殊教育医学基础、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特殊儿童行为管理。
教育技术学专业
含教育技术学与教育信息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教育技术学方向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利用各种技术与资源促进人类学习,使其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教育产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从事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培训和学科教学等工作。
主要课程:教学设计、远程教育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计算机与网络的教育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
教育信息工程方向
旨在培养从事教育信息化规划设计、教育信息管理与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环境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其在各类教育部门从事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以及课外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工作。
主要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技术、网页与动画制作、软件工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视频制作、电视原理、教育电视系统、电声系统、摄影技术与艺术等。
毕业生去向: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国家教育系统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望。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中至少30%直接保送到本校及其他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攻读硕士学位,30%出国留学或考取公务员,其他在各级各类学校、政府机关、企业、公司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4098 网址:http://fe.bnu.edu.cn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是融合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院,她欢迎那些有志在大学期间同时积淀深厚人文素养和坚实社会科学素养的高中毕业生前来深造。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历史积淀。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立时,就有梁启超等一批国学名家在此讲学,为我校哲学与社会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19年,设有哲学教育系,1930年正式成立了社会学系。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学科积蓄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院下设三个系:哲学系、思想政治教育系和社会学系。科研和教学实力雄厚,有1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杂志社。出版国内首本英文哲学期刊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5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5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级首席专家3人、教育部首席专家4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百千万人才”入选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8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北京市“百人工程”人选5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1人,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3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1人。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十一五”期间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的课题46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到位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经费198万。多项科研成果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院教学质量优良。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2门。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各1个。
设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
哲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现代型普适性人才,以及有一定学术水准的哲学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有积极开放、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
主要课程:逻辑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现当代中国哲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人的哲学、价值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专题、中国哲学原著选读、外国哲学专题、外国哲学原著选读、数理逻辑、应用伦理学、中外美学史、时尚美学、基督教概论、佛教概论、道教概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思想史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30%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或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余成为党政机关公务员、新闻工作者、编辑、宣传与理论工作者、教师、机构管理人员。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现代型普适性人才,以及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有积极开放、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德育学、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美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政治课程创新论、政治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专题、当代政治思潮、公共政策概论、行政学前沿、比较德育、文化学、公共关系学、应用伦理学、宗教学、时尚美学、中外教育思想史、中外管理思想史、中外经济思想史、教育心理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30%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或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余成为党政机关公务员、新闻工作者、编辑、宣传与理论工作者、教师、机构管理人员。
社会工作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现代型普适性人才,以及有一定学术水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有积极开放、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保障学、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学校社会工作学、社会工作行政、社会统计学、宗教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性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问题研究、社会现代化研究、国外社会学学说、社区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SPSS)、 社会学方法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50%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或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余成为党政机关(特别是民政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公务员、慈善机构与民间组织管理人员、新闻工作者、编辑、宣传与理论工作者、教师、企业人力资源与公共关系管理人员、市场调查与分析人员等。
特殊说明:哲学和社会工作两个专业于2011年本科生招生全部通过学校自主选拔录取。
咨询电话: 010-58807792 网址:http://phil.bnu.edu.cn/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培养经济类和管理类高级专门人才,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授权点—MBA(工商管理硕士),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被批准为教育部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期承担了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课题和100余项省部级及其他研究项目,年均研究经费1000余万元,30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级奖励,在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享有盛誉,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在欧洲权威商学院排名机构Eduniversal公布的全球1000所最佳商学院中,北师大经管学院位列中国顶级商学院第12位,荣获三棵棕榈树奖。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9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4名。在庆祝建国60周年评选出的“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中,我院陶大镛教授和李实教授膺选,当选数量位居全国经济类院系前列。为了加快国际化步伐,自2009年起,学院每年直接到海外著名学府进行招聘,年均引进7-8位海外高端人才。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吴敬琏等50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为学院兼职教授和校外导师。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国际型经济和管理人才,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丹麦、挪威、韩国等多国学术研究机构和著名学府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目前接受了近200名外国留学生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并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提供赴国外大学学习和赴美国迪斯尼公司、华盛顿中心等境外公司开展专业实习的机会。
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4个本科专业。
经济学专业
本专业为教育部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点,招收实验班。实行厚基础、高素质、学术研究取向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中70%保送或考取或赴境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特别优秀者直接进入硕-博连读培养,其余主要在研究机构和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将提供各种条件鼓励学生在学期间进行海外学习和海外实践,旨在培养能在经济贸易部门、中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以及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国际投资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服务贸易、商务英语函电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5%保送或考取或赴境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特别优秀者直接进入硕-博连读培养,其余主要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和合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金融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熟悉中外金融制度、政策和法规,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工作,在企业从事融资和投资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和研究部门从事金融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金融市场学、金融学基础、投资学、商业银行学、投资银行学、公司融资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5%保送或考取或赴境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特别优秀者直接进入硕-博连读培养,其余主要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金融财会部门从事实际业务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金融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或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法、税务会计、审计学、财务分析、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中55%保送或考取或赴境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特别优秀者直接进入硕-博连读培养,其余主要在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6890 网址:http://www.seba.bnu.edu.cn/
法学院
法学院前身为1995年在哲学系设置的法学专业。2006年独立设置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共同构成北师大法学学科,并称法学两院,共同承担学校确定的重点发展法学学科的重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教授担纲两院院长,著名民商法学家江平教授和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受聘分别担任法学院和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的名誉院长。
法学两院现有教师90人。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4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人,担任全国专业学会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教师10余人;教授28人,副教授27人;95%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另聘请了近8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型领导担任兼职教授。
法学院以基础理论法学、宪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事法学、经济法学与环境资源法学以及国际法学等七个教学研究中心为依托,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刑法、诉讼法、民商法博士学位授权点,国际法、法理学、宪法学也招收培养博士生。刑法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刑事诉讼法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刑法学科教学团队获2010年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现代刑事法学系列课程建设获2009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法学院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了10余个包括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在内的专业实习基地,创建了包括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等多元化的法学实践课程体系。设有法学1个本科专业。
法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的法律信仰,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能在立法、行政、公安、检察、审判等机关,以及仲裁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法律服务部门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学、商法总论、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专业必修课程,以及西方法律思想史、比较法律文化、合同法、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金融法、证券法、比较民商法、环境保护法、财政税收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仲裁法、犯罪学、外国刑法、证据法、国际金融法、法律文书写作、模拟法庭实验、律师实务、法律诊所等专业选修课程。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半数应届毕业生保送和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余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别是公、检、法、司等部门及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实务、法学理论研究以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2948 网址:http://www.bnulaw.com/cn/
心理学院
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成立的第一个心理学院,下设应用认知心理研究所、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所、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教育心理学研究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所、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心理学院是国内心理学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具有雄厚的科研与教学实力,近年来在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的学科排名中均位于全国第一。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拥有“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备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
心理学院现有教授41人,副教授39人。其中,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十佳师德标兵1人,十余名教师在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专业机构或学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学院科学研究和教学成果丰硕,近三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项目、973项目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重点项目60余项,主持3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到位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十一五规划教材8部,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
心理学院依托深厚的科研与教学的基础,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国际心理学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加强与国际名校的教学交流,遵循研究、教学与应用一体化的原则,按照“科学家—实践家”双向并重的人才素质结构,发展出了一套整合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社会实践与综合素质的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心理学实行宽口径招生,学生在进行两年左右的学院平台基础课程的共同培养后,根据个人志愿选择进入认知科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社会与管理心理学四个专业方向学习。
心理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下设有4个专业方向。
认知科学方向旨在培养心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旨在培养能够在教育、科研机构、学校以及企业培训部门从事儿童发展、教学、学校心理以及培训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健康与咨询心理学方向旨在培养能在教育、医疗、党政机关、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机构从事教学、咨询与辅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与管理心理学方向旨在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市场调查等机构从事人事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体系设计等工作的心理学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SPSS应用、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史、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方法以及心理学研究实践等。
认知科学方向主要专业课程: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心理实验技术等。
发展与教育心理方向主要专业课程:青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健康与咨询心理方向主要专业课程: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导论、心理咨询实践、健康心理学、生涯规划与辅导等。
社会与管理心理方向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
毕业生去向:在过去的五年中,5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或出国留学,其余则在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综合医院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5302;58808866 网址:http://psych.bnu.edu.cn/
体育与运动学院
体育与运动学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体育院系之一,初创于1917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2年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研部的基础上成立学院,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执委、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教授任名誉院长。
学院是我国体育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其综合实力在全国体育学科名列前茅。下设体育学系、运动学系、体育与健康系、体育人文科学研究所和体育教育研究所;其拥有的“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文化发展研究院人文奥运研究所”是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也是“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师培训基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课程教学论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女子篮队、女子足队、女子橄榄球队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平。女子足球队2009年获得全国高校女足锦标赛冠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八名等;女子篮队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CUBA全国冠军等;女子橄榄球队2010年获得全国女子七人制橄榄球冠军赛第一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2人,高级职称人数占82%,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近年来承担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此外,还获得了北京市各类奖项与荣誉数十余项。
学院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2个本科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一强两能”: 扎实的体育理论、较强的运动技能和科研能力,符合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工作要求的体育教育高级专门人才。报考该专业的学生需参加高考和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体育加试。
主要课程:人体运动结构与动作分析、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康复学、实用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等理论课程,以及田径、篮球、排球与软式排球、足球、武术和韵律体操等运动技术课程。
运动训练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体育理论、“一长一强”的运动技能和科研能力、能胜任各类学校运动训练和比赛管理工作要求的运动训练高级专门人才。报考该专业的学生须具有二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证书,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专项测试和体育总局组织的文化课考试。
主要课程:人体运动结构与动作分析、运动生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康复学、写作训练、运动训练学、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撰写等理论课程,以及田径类、球类、体操类和武术类等运动技术课程。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中近30%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余主要进入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大中院校、各级体校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7842 ; 58808038 网址:http://www.tyx.bnu.edu.cn/
文学院
文学院的前身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系科之一。其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中,中文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02人,其中教授50余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8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多次荣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文学院科研实力很强。设有11个研究所,7个跨学科研究中心,3个实验室;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国首批建立的两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首批建立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与北师大共建的研究中心。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国家“985工程”二期项目重点建设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7项,其中27项属重大和重点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0余项。
文学院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和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大力改革本科生培养模式,加大创新型拔尖人才和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多元化创新能力;加强对外交流,选派外语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生到海外交流,提高国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设有汉语言文学和传播学2个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能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科研及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原著精读、中国现代文学原著精读、中国当代文学原著精读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中42%保送或考取硕士学位研究生,5%出国深造,其余到地方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中学教学、党政机关及新闻出版单位工作。
传播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新闻传播与编辑出版实务、媒介策划开发及经营管理、企业公关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媒介通论、传媒经济学、广告话语分析、电脑排版、信息检索、新闻出版史、新闻摄影摄像、广播电视业务、传播伦理与法规、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中,60%保送或考取硕士学位研究生,17%出国深造,其他到地方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新闻出版及其他媒体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7993 网址:http://www.chinese.bnu.edu.cn/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已有99年的发展历史,曾有林语堂、梁实秋等众多知名人士,以及文化名人之后和大批归国华侨都曾先后在此执教或就读,形成了多种文化交融、开放宽容的独有氛围。
学院下设英、日、俄三个系以及公共外语教研部。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北京市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授24名,副教授39名,外籍教师8名,其中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2人。多名教师在教育部或全国外语教学研究、文学或语言学研究机构等担任职务。在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英美、日本、俄罗斯文学研究以及翻译理论等方面著述颇丰,其中一些成果获得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近五年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0项、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
学院设有英语、日语、俄语3个本科专业。报考此三个专业的学生,外语考试科目为英语。
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专业人才。掌握较全面的、扎实的外语基本技能、较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有很强的实际运用能力;对目标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文学、语言和语言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趋势有基本了解,毕业后能够在教育、文化、外事、经贸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等工作。
教学特点: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稳固的语言、文学、文化根基、通识教育与专业方向相结合。依托学校综合性、研究型的学科优势,学生可选修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艺术等课程,可利用双学位—辅修制度修读跨学科专业的学士学位,为就业、考研打下更为宽厚的基础。国际交流频繁,与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俄国圣彼得堡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语言文学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渠道提供留学机会,为本科生的成长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学习平台。
学院通识课程:数理统计、高等语文、西学与近代中国文化、人文经典选读、第二外语等。
专业主要课程:综合语言训练课、阅读、口语、听力、语音、写作、视听说、语法、笔译、报刊时文选读、普通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专题、社会语言学入门、词汇学、文体学、文学导论、文学史、文学作品赏析、目标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比较文化、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毕业生去向: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或保送硕士研究生(含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及汉语言文学、经济、教育、法律、影视、心理、传媒等其他专业),或出国留学,其余到教育系统、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8021 网址:http://www.sfll.bnu.edu.cn/
艺术与传媒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艺术学科具有90余年悠久历史,一批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如萧友梅、李抱尘、贺绿汀、洪深、老志诚、焦菊隐、卫天霖、吴冠中、张肖虎、蒋风之、启功等曾在此任教或学习。现有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和影响力卓著的中青年教授于丹等名师在此任教。设有国家首批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我国高校首批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电影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艺术学北京市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及传媒与艺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本科专业均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坚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院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个性化和体验性教学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现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和外国留学生等,致力于培养艺术创作与研究能力并重、人文与艺术素养深厚、具有国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兼擅的高级专门人才。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换培养机制。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学研究生专业排名中,影视学已连续两年位居前列;在其发布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中,舞蹈学专业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学院创办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已成功举办17届,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学院多年来得到社会有识之士捐资助教支持,香港爱国人士田家炳先生捐资修建艺术大楼,为学院的艺术人才培养和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院设有7个系:影视传媒系、音乐系、美术与设计系、舞蹈系、书法系、艺术学系、数字媒体系;7个本科专业:影视学、音乐学、美术学、书法学、艺术设计、舞蹈学、数字媒体艺术。
影视学专业
本专业是我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设立于艺术系列的影视学专业,依托全国高校第一个设立的电影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第二个设立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影视传媒研究人才、教育人才和制作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专业注重综合性影视与传媒人才培养,兼容影视艺术与媒体传播两翼发展,使学生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并重的基础上具备专业拓展能力,成为适应中国影视理论与创作发展需要的研究人才、教育人才和制作人才。本专业师生的创作曾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多项。
主要课程:电影概论、电视概论、影视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照相与实践、摄像与实践、影视编剧、影视剪辑、电视新闻采编、纪录片制作、电视节目制作、大众传播概论、电影批评与研究方法、媒介批评方法、影视策划等。
毕业生去向:应届毕业生除免试或考取本校或国内其他著名高校研究生外,其余主要在各级各类文化艺术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为影视、广播、报刊、出版、网络等领域从事创作、管理与研究工作。
音乐学专业
本专业历史悠久,旨在培养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理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近年在校生曾获“珠江杯”钢琴一等奖、“文华奖”琵琶金奖、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歌剧咏叹调类铜奖等重要奖项。
主要课程: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基本音乐理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钢琴主修辅修、各类器乐、声乐主修辅修、合唱、计算机音乐、录音工程、室内乐、世界音乐以及音乐教育课程等。
毕业生去向:应届毕业生除免试或考取本校或国内其他著名高校研究生外,其余主要在音乐教育机构、文艺团体、文化传媒、新媒体艺术以及出版部门、文化教育部门等领域工作。
美术学专业
本专业有近90年美术教育历史,以北京师范大学实力雄厚的文史哲大文科为依托,注重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师先后获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并获国家级、市级、校级教学成果奖。教师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国家最高级展览赛事并获优秀奖。具有培养从事美术教育研究和培养高层次美术人才方面的良好学术环境,实施以“从游式教学”和“终身教育”为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成为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美术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造型基础、美术教育学、创作实践、专业考察、媒体艺术等。
毕业生去向:应届毕业生除免试或考取本校或国内其他著名高校研究生外,其余主要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和艺术机构、设计机构从事美术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关注和研究国内外设计学科的发展动向和热点问题,注重学习中外优秀的设计传统和设计理念;强调设计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紧密结合,实行“从游式教学”和小班教学模式,有轻松活跃的学术氛围和温馨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设计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成为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综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师生在多项重大设计实践和设计竞赛中取得成绩,获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银奖、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奖提名奖等多项环境艺术设计和平面设计奖项。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中外设计史、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草图、创意与表现、软件基础、字体设计、书籍设计、信息图形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
毕业生去向:应届毕业生除免试或考取本校或国内其他著名高校研究生外,其余主要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和艺术机构、设计机构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
舞蹈学专业
本专业教研成果丰硕,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及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舞蹈创作获“文华奖”、“荷花杯”、“桃李杯”、“CCTV电视舞蹈大赛”等国家最高级奖3项及省部级奖项十余项,担任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国家重大文艺活动编导、策划或主演,在校生舞蹈创作获“桃李杯”三等奖。本专业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文化艺术教育综合背景,建立了独特的现代舞蹈教学科研体系。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熟悉舞蹈艺术发展基本规律、掌握中外舞蹈专业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舞蹈文化史、舞蹈艺术理论、舞蹈创作、舞蹈教学法、现代舞技术、拉班舞谱、各舞种技法以及文化市场管理等。
毕业生去向:应届毕业生除免试或考取本校或国内其他著名高校研究生外,其余在各级院校、文艺团体、文化传媒演出策划等机构从事舞蹈教学、创作、研究、策划和管理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本专业是国内最早培养数字传媒专业化人才的艺术学科,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将逐渐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前沿应用,成为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数码设计、交互式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专业艺术人才。本专业教师的教研成果和学生创作多次获全国性重要奖项。
主要课程:数字媒体概论、美术设计、色彩设计、动画基础、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影视摄制、音响创意设计、交互式媒体、角色动画设计、虚拟场景设计、三维动画工程、网页设计、界面设计、网络游戏研究等。
毕业生去向:应届毕业生除免试或考取本校或国内其他著名高校研究生外,其余主要在国内外传媒机构、影视公司、新闻出版业、动漫游戏公司、广告设计公司、网络公司、文化艺术类企业,以及大中型企业的相关部门工作。
书法学专业
本专业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悠久的书法教育历史和传统,秉承启功先生的学术精神与艺术精神,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专业教学注重深入艺术传统,汲取前人学术智慧,涵养情性,领会经典,激发创造力,书法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底蕴与书法艺术修养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书法概论、书法史、古代书论、真行草篆隶理论和技法、汉字学、古代汉语、文艺美学、篆刻学、电脑美术等。
毕业生去向:应届毕业生除免试或考取本校或国内其他著名高校研究生外,其余主要在教育部门、行政部门、编辑出版部门、文博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中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9248 网址:http://www.art.bnu.edu.cn/
历史学院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1952年辅仁大学历史系并入,2006年历史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为历史学院。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先后拥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家,如陈垣、侯外庐、白寿彝等。经几代人的学术建设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久已形成优势和特色。
历史学院是国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综合实力居全国高校历史学科前列。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最早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现为“211”、“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单位、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设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点。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何兹全文集》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顾诚著《南明史》获得国家图书最高奖,龚书铎著《正确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学院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5人,副教授 15人。教师中83%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具有在国外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访学、研究的经历。
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①引入竞争机制,每年从学生中选拔30名品学兼优者,使之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培养;②设立“白寿彝史学论著奖·本科生奖”,通过专门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兄弟院校合作培养人才;④与美国、德国、日本的一些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留学机会。
学院设有历史学1个本科专业,有中国史、世界史和博物馆学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入学两年后可根据兴趣和相关规定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历史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系统的历史学、博物馆学等方面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历史学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的人才,以及能在党政机关、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新闻出版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中外史学史、中外文化史、断代史、国别史、专门史、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通论、文物学概论、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博应用技术、专业外语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5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余到各类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党政机关、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7995;58806085 网址:http://www.bnu.edu.cn/history/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的前身为1915年创建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1922年成立数学系,2004年建立数学科学学院。
学院下设数学系、统计与金融数学系,有分析、代数、几何、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与数学史9个教研室和《数学通报》杂志编辑部。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有数学与复杂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随机数学、生物信息、模糊系统与模糊信息处理、统计数据分析、数学现代分析、科学计算、动力系统、国际数学课堂、HP教育技术9个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数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概率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990年建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为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3个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计算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科学技术史(数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共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77人,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2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和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8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学院科研实力强。承担多项国家“973”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北京市的教学改革项目,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北京市的奖励,如王梓坤院士、陈木法院士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唐梓洲教授牵头的“调和分析与流形的几何”科研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王凤雨教授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2个本科专业。实行宽口径招生,前两年学生不分专业,学习共同基础课(数学分析、代数学基础、解析几何、统计学导论、常微分方程、概率论、复变函数、微分几何、实变函数),在大学的第四个学期,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实现专业培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信息处理与计算科学等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数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严格训练,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规律,能在大学、重点中学、科研和经济等部门及在信息、工程计算、数学软件开发等高科技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与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模型、泛函分析、拓扑学、偏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数值代数、整体微分几何、最优化方法、组合数学、运筹学、矩阵论、图论等。
统计学专业
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保险精算等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良好的数学素养和熟练的数据处理能力,受到科研与应用严格训练,能在科研、教育、金融、保险、医学、管理等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统计学基础、概率测度、多元统计分析、宏观经济学、应用随机过程、统计计算、时间序列分析、抽样调查、利息理论、保险精算、风险理论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中60%以上保送或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其余主要到政府机关、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保险公司、重点中学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7763 网址:http://math.bnu.edu.cn/
物理学系
物理学系始建于1904年,是全国最早单独设立的物理学系之一,张贻惠、吴有训、赵忠尧、汪德昭、周培源、张宗燧等著名物理学家曾先后在这里任教。
物理学系是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物理课程与教学论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和凝聚态物理北京市重点学科,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光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系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物理学系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优良的教学传统,现有教师8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27人,双聘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4人。
物理学系通过选择和分流培养,建立了高质量、多元化、强调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系,试行4+X培养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兴趣和志向选择培养计划。1949年以来共培养了1万多名毕业生。已有多名毕业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设有物理学1个本科专业。
物理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有宽厚坚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在物理学及其它交叉学科或相关应用领域工作的研究型、应用型优秀人才,以及研究型的高水平教学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量子物理学)、理论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实验课程(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线路等)、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C语言编程等)等必修课程;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现代光学、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学前沿、设计性和研究性物理实验、课程与教学论等近30门选修课。理论物理课程分级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或志向自主选择。选修课程满足了学生从事物理学教学或物理研究或跨学科研究工作的需求。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有60%左右的应届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余到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重点中学等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
咨询电话: 010-58808030;58808028 网址:http://physics.bnu.edu.cn/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前身化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至今有近百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培养高水平化学教育和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是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全部5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学科、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筹建中的理论与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是世界银行、“211”工程、“985”工程等项目重点建设单位。
现有教职工119名,其中教授37名,副教授41名,博士生导师4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刘若庄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刘伯里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名,“973”项目首席专家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百千万工程优秀人才2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5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3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
教学成果显著,拥有实验教学改革成果获2009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
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发表的SCI核心版论文在全校各院系所中名列第一。现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和经费数连续多年在全校名列前茅。
设有化学1个本科专业。
化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坚实的化学基础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国际视野、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重点中学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主要基础课程:普通化学原理、基础无机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基础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化学合成实验、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等。
主要专业方向课程:化学专业英语、生物化学基础、谱学原理、环境化学、化学信息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化学史、生命化学、放射性药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工分离技术、纳米化学、功能高分子、绿色化学等。
咨询电话:010-58807838 网址:http://www.chem.bnu.edu.cn/
天文系
天文系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高校成立的第二个天文系。拥有精干、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7人,教师中87%具有博士学位。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
天文系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天体物理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天体物理学、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课程与教学论(天文)和光学。天文学专业为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天文学导论》为国家精品课程,多次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16项,校自主科研基金重点项目4项,横向课题10项,年平均科研经费160万元。
天文系有着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研究型学习条件。拥有天文教学综合实验室、现代天文学实验室两个校级实验室和天文观测研究中心,三台光学望远镜、一台射电望远镜以及先进的终端探测设备。天文系光电探测研究室与物理学系光学专业、低能核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应用光学实验室。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建立了天文研究基地和校级兴隆天文学实践基地,并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共建了一台85公分望远镜,命名为“国家天文台—北京师范大学望远镜”。与云南天文台联合建立了天文教学实践基地,并共建了一台60公分望远镜,命名为“云南天文台—北京师范大学望远镜”。
天文系注重学生科研能力训练,二三年级的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和北京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及校系两级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配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学生在校期间还可双向选择导师到天文台进行实习和科研能力训练。
设有天文学1个本科专业。
天文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坚实的数理基础、宽厚的天文学专业知识、勇于实践、视野开阔、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1)物理类:普通物理、理论物理;(2)数学类:大学数学和数学物理方法;(3)天文类:天文学导论、天文实验、实测天体物理、恒星大气、射电天文学、恒星结构和演化、星系天文学、宇宙学、球面天文和天体力学等;(4)计算类:算法语言、计算方法、天文数据处理和天文应用软件包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中25%保送研究生,60%以上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其余到科研单位、国防部门、天文科普和中学等单位工作。此外,天文系还为IT行业、科技出版业、新技术产业和科研管理部门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
咨询电话:010-58807832 网址:http://astrowww.bnu.edu.cn/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历史悠久,积淀百年。学院是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然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已经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环境变化、课程与教学论;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变化、区域经济学、课程与教学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摄影测量及遥感和土地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区域地理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3个野外研究实验基地,4个教学野外实习基地。科研实力雄厚,年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年科研总经费达到千万元,年均发表论文约130多篇,年均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项。
学院现有教师7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含1人双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约9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5%具有海外学位或研究经历。
学院教学质量高,成果丰富。近年来,学院年均建设优质课程约1.5门,目前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年均出版教材与专著6部。注重学生科研训练,鼓励学生申请国家和省部级大学生科研项目,设置理科基地基金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向本科生开放,支持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本科生年均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8项,年均发表论文11篇。地理科学是实施中美合作培养计划专业之一,学院是选拔优秀本科生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深造的院系之一。实施导师、导生制,促进学生成长。按资源环境科学门类实行宽口径招生,学生在进行一年学院平台基础课程的共同培养后,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需求双向选择分别进入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习。
地理科学专业
本专业依托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培养系统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的训练,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问题、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的优秀地理科学研究和高层次研究型地理教育人才。
主要课程:地理科学导论、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水文学、环境学、生态学(双语)、全球变化、第四纪环境、地表水热平衡、地学统计、自然地理实验分析方法、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综合实践、地理学前沿讲座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我国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前沿问题、应用前景与发展动态,在科研部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与环境研究、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与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乡土地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管理、流域管理(英)、自然灾害、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学、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评估与开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前沿讲座等。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理论基础、计算机处理与信息提取、系统设计集成与空间分析技术,了解3S领域的前沿问题、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能对资源、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空间信息产业、技术与应用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测量与地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GPS原理及应用、数据库概论、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数字摄影测量、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及应用、GIS软件分析、网络基础与网络GIS、专题GIS设计、定量遥感、遥感综合实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地面模型(双语)、资源环境遥感、3S综合实习、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前沿讲座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中55%保送或考取国内硕士研究生,10%公费或自费出国留学,特别优秀者直接进入硕-博连读培养,其余主要到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公司,可在国土资源、生态环保、城市规划及信息管理、旅游规划、房地产开发、基础教育等重要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7657 网址:http://geog.bnu.edu.cn/
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首批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环境教育的基地之一,拥有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近5年已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973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973课题16项,863课题1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项,国际合作项目10项,到位科研经费总计逾亿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3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8人。
依托科研优势,学院以创新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科研能力训练。实施导师制,加强学生发展引导。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德国等欧洲国家具有长期合作关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设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根据2010年《中国大学评价》,环境科学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环境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四。学院按环境科学实行宽口径招生,前期打通培养,两年后学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进入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专业实现专业教育。
环境科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熟悉环境管理技术程序、掌握环境经济分析方法的具有良好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创新型和研究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环境法规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水力学基础、环境经济学导论、工业生态学、景观规划学、环境规划学等。
环境工程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了解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熟悉污染控制系统工程、掌握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具有良好技术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创新型和研究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工程原理、水处理工程、环境系统工程、环境设计基础、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流域污染控制技术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约有30%应届毕业生可赴欧美等国家的知名院校深造,50%左右进入本校和其他重点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特别优秀者直接进入硕-博连读培养。其余主要就业于各级环保、水利、市政、交通、林业与规划等管理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院、外企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等技术单位。
咨询电话:010-58802989 网址:http://env.bnu.edu.cn/
资源学院
资源学院是在1993年创立的资源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于2003年正式成立。设有资源生态与中药资源研究所、资源勘查与测量工程研究所和资源管理与土地资源研究所。拥有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资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以土地资源、植物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为研究主体,以野外测量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资源经济与管理技术等为研究手段,培养和造就能从事资源调查与评价、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配置与区划等相关工作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科研和教学条件良好,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共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课题3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现有教授16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1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0%以上的教师具有国外留学和研究工作经历。
学院设有1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涵盖面广,交叉性强,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本科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基础。
学院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设立本科生导师组制,强化学生科研与实践能力培养。除学校发放的各类奖助学金外,学院另设有高额企业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利用科研任务充足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勤工俭学的机会。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欧中心的创始单位,学院每年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数名优秀毕业生直接到欧洲高校深造。此外还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
设有资源科学与工程1个本科专业。三年级起,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资源经济与管理和土地资源两个专业方向中选择学习。
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全面掌握资源科学的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资源政策分析和资源管理的素养,具有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利用技术开发能力,熟悉国家资源政策与管理手段,能够从事资源科学研究、资源技术开发和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资源科学导论、经济学原理、地质与矿产资源学、测量与地图学、地貌学基础、气候与气候资源学、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植物与植被资源学、普通生态学、遥感原理、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科学原理、系统工程、土地资源学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半数以上的应届毕业生保送或考取本校或其他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特别优秀者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其余到国家和地方资源经济、土地管理、生态建设、资源保护和利用及城市规划等管理部门,各类相关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和相关企业工作。
特殊说明: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年本科生招生通过学校自主选拔录取。
咨询电话:010-58808405 网址:http://irs.bnu.edu.cn/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始创于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系,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壮大,拥有雄厚的科教实力与师资力量,建立了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卓越地位,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坚持“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拓展能力”培养的“三能”办学理念,形成了创新与创业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基地,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深基础、宽视野、强能力、高素质”精英型人才,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重点建设单位。国家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设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拥有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因工程药物与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主持执行国家“973”、“863”等重大与重点科研项目32项,每年到位经费2000 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近200 篇,其中SCI 论文100 余篇。
学院师资力量精良,现有教师57人,其中教授3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2人,国家教学一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三人。并聘请了一大批海内外杰出青年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院围绕“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设备精良的一流设施平台。学院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学研”和“学企”相结合的实践与实训基地以及各级科研机构,为精英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软硬兼优的育人环境。学院现有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出版和修订了教材与教参30部,其中14部教材入选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依托国家人才培养双基地,学院设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按照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宽口径招收本科生,前期打通培养,两年后学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进入生物科学或生物技术专业实现专业教育。
生物科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数理化基础及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较强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科学素质的从事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因工程、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等及相应实验课。
生物技术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数理化基础和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良好科学素质的从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创新与创业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药物技术、生物技术实训等及相应实验课。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60%以上应届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30-40%被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约10%赴国外攻读研究生,其余主要进入科研与教育机构以及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相关企业。
咨询电话:010-58809898 网址:http://cls.bnu.edu.cn/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始于1958年建设的无线电子学专业、计算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工厂,是一个和我国信息技术同步发展起来的学科。信息科学学院成立于1998年, 2005年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半个世纪风雨兼程,十年华章锦绣诗篇。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科植根于师大百年沃土,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应运而生,沐浴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春风成长,强大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春天。历经半个世纪的学科发展,走过信息学院10年建设历程,今天,她已桃李芬芳满天下,枝繁叶茂硕果丰。“十五”、“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信息学科列为发展重点,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信息时代北京师范大学有特色的理工科人才培养基地。进入“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的中长期科技战略和重点培育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政策的启动和深化,信息学院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迈进一个朝气蓬勃的全新时代。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系统分析与集成、教育技术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研究生教育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学实验中心、网络安全与通信、EDA和嵌入式技术等10余个设施先进的教学实验室;设有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和虚拟现实与可视化、软件工程、图像与信号处理等科研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以院士、知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授20人(其中双聘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26人、高工和高级实验师5人,78%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学科研成果丰富,近三年来获得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5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先后10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美国、西欧、亚洲等国家的著名大学互派留学生进行短期访问学习,聘请外籍专家讲授本科生课程;与国内外著名IT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为本科生提供实习平台。积极为本科生提供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等科研活动的机会。近3年本科生发表的学术论文超过100余篇。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体现了本科生突出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学院按照信息科学与技术宽口径招收本科生,在完成第一学年的学院平台基础课程的共同培养后,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专业需求,通过双向选择进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锻炼,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EDA设计与实践、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数理基础,牢固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与应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具有优秀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具备良好的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和通讯等信息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软件开发、教学培训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C++程序设计、微机系统与接口、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等课程。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半数以上的应届毕业生通过保送、考研和留学等方式继续学习深造,出国留学比例超过15%,优秀本科生直接进入硕-博连读培养,其余的毕业生大多就业于国内外知名企业。一大批本院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我国政府机关的领导岗位和国内外企业的决策机构中。
咨询电话:010-58807943 网址:http://www.cist.bnu.edu.cn/
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科始于1980年, 2001年独立设置管理学院。学院下设公共管理系、信息管理系、系统科学系。现有公共管理、系统理论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公共管理(MPA)、项目管理(MPM)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系统理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馆学、情报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4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2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3人,教师中95%具有博士学位。
学院秉承“管汇智行、理至明学”的院训,积极服务社会,目前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在内的百余项研究课题,获得了包括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在内的奖励数十项。
学院坚持学生发展导向和社会价值创造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先后与证券日报、李宁集团、科锐国际、国家行政学院等近30家著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践实习基地。学院特别重视对外交流,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应用科技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了交换生计划,还专门设立了与国家、北京市和学校配套的学院本科生科研资助计划。为了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学院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宽口径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需求双向选择分别进入招生所涵盖的专业学习。
管理科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的数理基础,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和决策工具,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物理学、高等数学、运筹学、优化理论基础、数据分析、微观经济分析、金融学、系统工程、宏观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学、数学模型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半数以上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保送或考取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或出国深造,其余主要到各类金融结构从事数据分析、定量分析、决策支持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管理及相关理论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级信息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资源描述、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半数以上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保送或考取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或出国深造,其余主要到各级各类图书馆、IBM、百度、腾讯等信息服务单位从事信息系统设计分析、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服务支持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的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理论和技术,能独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功能模块方案设计、操作和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基础、财务管理、高级应用统计学、工作分析、人力资源测评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实战案例课堂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半数以上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保送或考取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或出国深造,其余主要到高等院校、国家机关,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全面了解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英语技能,基本精通公共管理理论、方法与技巧,能够胜任公共事业部门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战略管理学、计量经济学、财务管理、政治学概论、土地经济学、非营利组织概论、房地产投资分析、土地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管理等。
毕业生去向:近年,半数以上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保送或考取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或出国深造,其余主要到高等院校、国家机关,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服务支持工作。
咨询电话:010-58807728 网址:http://202.112.8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