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最新动态 > 正文

今年高考选专业, 一定要关注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名单,这些为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而兴办的专业,自2011年首批招生以来,已经连续毕业了4届本科生。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就业率还是考研深造率,都备受考生和家长青睐。



今天,本文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三方面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详细解读,希望对2018届高考生选择专业有所帮助。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中的能源动力类。由于它是面向新能源产业的,其学科交叉性强、专业跨度大,学科基础来自于多个理科和工科。


基于新能源产业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目前新能源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部分高校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HqDZygj5N2W25KGYYC3oYKW3AEwc920m8ObU0Ok7vPt5mXkN6OfcKtL2JT5BjbLJyibepIEOyyibl3hAATsapPw/640?wx_fmt=png&wx_lazy=1&wxfrom=5


经过几年的发展,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报考人数逐年递增。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已有58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核能、电力、制冷、低温、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石化、冶金、化工、新能源等中外大型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就是研究开发新能源转化、利用的关键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造的专业。这个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首批增设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是工学门类材料类中最年轻的专业之一。


在国家战略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毕业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以及新能源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毕业生可谓是赶上了潮流,大有可为。


 


纳米材料与技术


2012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中的材料类二级学科,标准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以及与纳米材料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微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于高科技发展需要,可从事材料领域高科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等工作。




毕业生主要在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者在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从事新材料研制、新产品开发及新技术工艺研究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


纳米技术虽然在科研领域比较热门,但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该专业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方向以研究单位和高校居多,也有很多人选择进一步深造,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多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




目前及未来几年,这个专业都应该有不错的发展势头。而且微电子专业是一个强调操作性、实践性和技术性三结合的专业,毕业生可谓是“一技在手,工作不愁”。该专业毕业生可以做硬件工程师、专事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器件制作和工艺,尤其在一些技术创新著名的大公司里薪酬还是相当不错的。国际上如英特尔、德州仪器、高通、意法半导体(ST)、Applied Materials、阿斯麦、东京电子等都是比较大型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国内如展讯、海思、大唐微电子、中星微电子等企业。


该专业在本科阶段招生名称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科阶段名称为“微电子技术”,当然在招生专业目录中,很多高校也按大类招生的。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它的前身主要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年教育部调整专业名称,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五个专业合并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是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光电信息工程与技术、光电信号检测、光电子技术、光通讯技术、光电测量与控制、精密工程、信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代表性的相关公司有IBM、飞思卡尔、华为、中兴、海信、东方、联想、摩托罗拉、长虹电子、海尔、LG等。




很多选择光电专业的过来人都说,光电专业有几个特点:一是课程难;二是本科生找工作难;三是出国深造的多。


第一点从专业课能够看出来,这个专业比较偏物理,还有一些光学、量子力学、电子等比较难的课程。当然如果你想跨专业考研,还是比较有优势的。第二点也比较好理解,这个专业就业面向的不是科研院所就是高科技企业,起点一般都是研究生,本科生需求并不多。既然市场需求如此,考研和出国深造的势必就多了。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智能电网核心在智能上,简单来说,就是传统的电网加上现代的信息通信技术。两者结合,电力行业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将能源开发、转换、传输、存储、配送等环节,与终端用户的各种用电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供能和互补供能。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涉及到的学科领域宽广,涵盖电气工程、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等领域。毕业生能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科研设计、高等院校、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从华北电力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2011级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该专业总就业率为94%,其中,出国攻读学位的占3%,国内读研占21%,直接就业比例为70%。在直接就业的70%之中,去国家电网公司的占53%,去南方电网的占6%,其他国企占11%


 


物联网工程


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简而言之,就是让一切物体相连,并可以实施感知、操作、管理。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




与物联网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计算机和通讯专业,考生报考时就可以优先选择这两个专业实力背景深厚的学校。


由于物联网工程有多学科交叉性的特殊性,因此,学生在本科阶段想要深入、全面地学习物联网方面的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有志于物联网行业的考生没必要只锁定物联网一个专业,完全可以从其他相关的基础学科或交叉学科着手,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学精,学专,未来从事更高端细分领域的工作及研究,这样再转专业时会比较容易。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的核心。


生物制药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工程,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DNA进行切割、连接、改造,生产出传统制药技术难以获得的生物药品。




“生物制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的区别


生物制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均属于工科,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均属于生物工程类,制药工程属于化工与制药类。这三个专业的研究领域和侧重培养方向不同——


生物制药即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作领域的过程,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品;


生物工程专业是通过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涉及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农药等领域,主要注重于工程,侧重于运用化学工艺制造生产出药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亟需大量的医药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十三五”将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行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相对有些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激烈竞争中面临危机的行业来说,生物制药可谓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将得到蓬勃的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名单


专业名称

首批开设高校

传感网技术

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

功能材料

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华侨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海洋工程与技术

浙江大学

海洋油气工程

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核安全工程

南华大学

环保设备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湘潭大学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昌大学

纳米材料与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

能源化学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

能源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

生物制药

中国药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数字电影技术

北京电影学院

水声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

天津大学、四川大学

物联网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中国传媒大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华北电力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

药物分析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化学

中国药科大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华北电力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中药制药

天津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南开大学、东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Copyright © 2021 www.gkqgykt.com 豫ICP备2023009256号-3
豫公网安备 411623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