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一遍又一遍强调就剩两个月,复习已经来不及了;当你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却不知从何处开始;当你嘴上说着改变却仍然混天度日的时候,请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学习真的不是吃饭,想要吃饱饭,不要指望着别人给你做好,端到你面前喂你吃,而是要你亲自去烧火做饭,自己去盛饭,才能吃到嘴里。
高考的得失功过,细细想来,令人五味杂陈。
高三学生的课桌。
一只体育课上投掷用的手榴弹模型被放在一个班级的讲桌上。在高考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学生们说,三年高中,他们每天都像战士一样,时刻准备着去“打仗”。
高中校园学子让生命起飞前的磨砺,这是他们人生之路的第一段最为重要的生活,也是留给这个时代的真实和丰富的影像记忆。
“我为高考狂,人生由此辉煌。拼尽最后一滴血,笑傲一回我称雄。大喊一声,我必成功!”
高考是一道必选题,它横在几乎每一个孩子和他(她)的家长面前,让你穿过期待、失落、希冀、沮丧、坚强、软弱,给出答案。高考的得失功过,思之令人五味杂陈。所以,这不仅是一个有广度的拍摄题材,而且深度也不容小觑。
高中教学楼,学生们上晚自习。
中国的高考,早已成为当下中国最为“深入人心”、涉及面最广的“独特”社会景观。近来年,高考人数虽呈下降趋势,但每年的考生数量仍在960万左右,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高考,犹如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挟裹着学生,牵动着家庭,影响着社会,一年又一年...
在这场持久的“战争”里,高中无疑是考验学校、学生、家庭及整个社会的主战场。高中生,就是披着沉重羽翼的“冲锋战士”,在赢得“高考战争”的人生阶段,点燃青春,投入“战斗”,一天又一天...
高三学生秉烛夜读——停电了仍埋头苦读。
全国人口大省河南,2014年至2016年三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分别为72.4万和82万,连年在全国数一数二。相比全国各地考生,河南的高中和高中生们长久背负着更为沉重的高考压力。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河南考生上北大难度是北京考生的31倍,呼吁尽快消除高考招生不公平现象。
在目前中国教育模式下,走进高中考上大学,考取好大学,仍是很多家长和考生梦寐以求的事情,高考独木桥的本质在人们心中难以改变,俨然成为一种独态的“生态现象”。
这种背景下,高中成了学生、家庭和学校共同逐梦的阵地,一群群向往大学殿堂的莘莘学子,背负着家庭的梦想、社会的期待,在追逐人生梦想的起飞阶段,振动沉重的翅膀...
高中学生食堂,为了防止餐具被意外错拿,每个学生的餐具都用一把锁锁着。
早上7点,天空飘着雪花,高中学生们吃早饭的时间。不到十分钟,基本所有学生都会结束吃饭,吃过饭的学生随即都会进入教室学习。
高中阶段,学习紧张,学生一个月难得回家一次,很多农村孩子的父母又在外地打工,一年半载难以见面。面对学习和高考压力,很多生性脆弱的女生常常会不定时地出现一些反常情绪。
高中话吧哭着给家人打电话的女生。
一人高考全家出动,都是围着孩子转!
尹自强的奶奶谈起家庭的苦处不禁伤心落泪。为了照顾孙子上高中,70多岁的她特意从老家赶来,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小房子里陪读。他们居住的院子里住着16户人家、40多个孩子,全是为了照顾小孩上学的租户。陪读成为了一种现象,更有——陪读妈妈的诞生。
某高校,早读时间。为了防止自己睡觉,早读一般站着度过。
教室内,墙上的标语极为醒目。厚厚的各种学习资料能把坐在座位上的同学挡得只露出一个脑袋顶。
高中医务室内,刚刚吃过晚饭的几名同学正在打点滴。
感冒生病,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打点滴治疗快速康复,以免影响更多的学习时间。
每次驻足到校精英榜的时候,都幻想有一天自己也会出现在上面啊~
一位女生站在学校张贴的六市联考精英榜前。
高三阶段,为了应对高考,学校常会组织各种类型密集考试,在走上高考的正式考场前,学生们早已是身经百战。
早上六点刚过,豆豆正在抓紧时间吃早餐,赶着到校上课。上初一的表妹芊芊期中考试,也要起早,睡意朦胧、哈欠连连的她被强行拉了起来。
早自习学习的高三学生。
当日气温达到39度,高中停电,大家还是借助微弱的电子灯光学习。
一高中女生在前来送饭的家长陪同下吃饭。
由于学习时间紧张,很多学生顾不上回家吃饭,都由家长送饭到校。
四个聚在一起吃早饭的学生。
地处县城的高中,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平时住校,生活也相对清苦。但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拿青春赌注高考,有着更多城市孩子难以体味的艰辛。
即将升入高三的文科女生参加高考夏令营。
这个20人组成的文科班有女生18人,其中“眼镜女孩”占到了九成以上。
一高中国际班的学生在老师LISA的带领下进行万圣节游戏。
这些学生在这个班上主要学习外语,将来会通过各种渠道去外国上大学。
短暂的闲暇时间,在寝室内打牌的男生。
‘
’高考诚信宣誓暨壮行大会”。
高三学生穿过由充气彩虹门做成的“德胜门”、”凯旋门“进入操场,接受全体老师和高一、高二学生5000多人的加油助威,场面宏大的百日誓师现场。
刚刚结束高考的学生抬着用过的书籍资料下楼,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收废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