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考生和家长准备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报考什么院校?选什么专业?如何提高填报命中率?先选学校还是先定专业?这一系列问题让不少未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如同绕进了思维的“死胡同”。专家提醒,这个问题并不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无解,这是选择志愿时的两个不同角度。还有更重要的两点值得考生注意:一、合理定位自身;二、避免填报误区。能做到这两点,一般来说至少能保证自己不会“走得太远”。
■问题一 定位要参考哪些因素或指标?
学生定位包括两部分,一是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在学校中的位置做一定位,这个主要可以看一模考、二模考的成绩,再辅以平时成绩加以参考;二是自己的学校在区里乃至市里大致属于哪个层次要做到心里有数。这样纵横相加而得到的十字坐标,基本就代表了自己在参加全市参加高考的所有考生中的大致位置。
合理定位之后,学生还要查看心仪院校和心仪专业的录取分数以作对照。院校填报要参考近年来学校的录取分数,有梯度地按照高分到低分的排列进行填报。对于已经有明确填报目标的学生和家长,小编建议可以平时多关注学校网站,关注学校的招生简章。或者可以多参考市面上的一些志愿填报方面的相关书籍。
■问题二 招生计划数“真空期”如何度过?
据了解,2014年本市填报本科志愿(含军事、公安类专科)的时间为5月上中旬。复旦大学招办相关人士透露,今年各大学招生计划数尚未出台,预计将于4月底5月初公布,但准备填报志愿的工作现在可以启动了,不必“本末倒置”非要等到计划数公布了再行动。具体而言,学生和家长可以在这段时间在充分评估自己的基础上,了解适合自身的学校及专业。由于每年大学的招生计划都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推荐浏览近几年的大学、专业介绍和录取分数。
招生计划数的“真空期”,其实也是零距离咨询的“黄金档”。建议学生和家长利用好这段时光,必然会有所敛获。
■问题三 平行志愿是否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志愿填报实行平行志愿之后,落榜率降低了,但平行志愿不等于保险箱,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某些省区普通高校招生第一、二、三批的投档录取采用“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成绩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平行志愿对于院校来说,都是第一志愿,并无第一、第二区别,但是对于考生来说,还存有投档的先后顺序。他分析,平行志愿客观上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增加了考生志愿的有效性,降低了各批次高分考生落榜的风险,但是如果填报不当仍然有被退档或无法满足志愿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档案投不出去。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志愿院校的投档线都高于考生的考分、各志愿之间缺乏合理的梯度。当检索到考生时,所填的高校应投档数已满,该考生本轮投档未成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第二,虽已投档,但被高校退档。造成的原因可能有:一是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撞车且不愿接受调剂而导致专业匹配不上;二是不符合高校专业录取要求;三是在投档到高校后,相对考分低,排序靠后,专业计划额满。
因此,考生在填报各个批次的志愿时,一定要注意落差。如何摸准这个落差,可以参照两个因素——平均分和录取线差。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使用好平均分可以很好地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录取线差也颇具参考价值,是指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晨报建议考生用“录取线差”来分析。这是因为,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试卷难度有别,造成各个院校各年度的录取分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通过大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对多数院校来说,尽管录取分数波动较大,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以某重点一本大学(理工类)在上海2008-2013年录取情况简单线差法分析示例:平均录取线差=(35+38+42+36+34+37)/6=37。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37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42分的线差。这样,考生的考分若能超过一本线的40分左右,才有被录取的机会,也有专家认为,为保险起见,最好还是要预留超过5-10分的余地。
■问题四 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
如何平衡学校和专业也是填报高考志愿的一大重点。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这是考生选择志愿时的两种不同角度,学生如果看重高校,对专业要求就不能太苛刻;如果看重专业,就不要一味追求名校,很多高校虽然不是一流名校,但却拥有一流的专业。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那就是:适合自己发展的院校、专业才是理想目标。在选择专业时,希望考生“拓展视野”,通过查阅资料,对专业的培养方向、学习内容、就业趋向等专业情况有所了解,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专业。
对于有明确向往专业的考生,建议他们第一步可以查阅2014年该省市区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挑选出几所含有这些专业的高校,同时了解这些专业在哪几所高校中是属重点学科范畴的专业。第二步则是了解自己选出的上述高校在该省的招生情况,包括招生计划数、学校最低分、专业录取规则等。第三步可以结合自己的模拟考成绩,选出录取最低分有梯度的几所高校作为填报的志愿。
特别提醒,在填报志愿时,特别要注意高考志愿表中每个志愿的后面的“愿否专业调剂”,这一栏它是指考生在该行志愿所选院校内其他未填报的专业,考生是否愿意接受院校的调剂录取。当考生达到该院校的投档分数线,如所选六个专业没能被录取。这时候,“愿否调剂”的内容就可以供招生院校作进一步考虑。如果选择了“愿意”,招生院校就可以在其他专业中进行调剂,反之则不调剂。如果考生优先考虑院校,首先应对自己有正确定位,报“冲一冲”能达到的高校时应降低专业要求,并愿意专业调剂。
■问题五 增设专业是否意味着将是未来热门职业?
“增设专业”与考生通常理解的“热门专业”不完全等同。一般“热门专业”是指,高校毕业以后就业率、薪资、就业满意度都比较高的专业。往往热门专业报考的考生较多,相对录取难度较高。
新增专业往往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贴近市场需求,正是因为社会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才会出现这个新的专业,因此该专业在就业时可能会相对更容易。但同时新专业也有一定的风险,在教学过程中大家都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学生在考虑时可以参考该新增专业是否是学校原有传统优势专业的延伸,如果是的话,虽然专业为新增,但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还是有一定沉淀的。
■问题六 文科生进入“穷途末路”?
上周,一则“上海大学今年恐大幅缩减文科生名额,只有‘人文社科类’面向文科招生”的新闻引起热议,不少家长和学生对该项政策是否会对填报高考志愿产生影响心存疑惑。
对此,小编解释,每年招生计划会发生变化。停止招文科生并不是改变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从长远观点来看,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委正在探索研究酝酿文、理不分科的高考方案。某些专业今年停止招收文科生对填报志愿不会产生影响。